耶濃|搖滾一整天的豆漿專賣店 >> 豆漿實驗室

 

後山的青農  共耕台灣東部特有的花蓮一號

後山的青農 共耕台灣東部特有的花蓮一號

大部分的大豆都種在西部,但其實在山的另一頭,有著不同產季、風味迥異的花蓮一號存在,於是讓我們花了點時間去一探究竟。
 
後山的青農  共耕這款台灣東部特有款黃豆

花蓮一號黃豆由於只適合花蓮種植,加上豆莢易裂的特點,讓種植的人本來就不多,且又是自然農法耕種的方式,又更少了。加上花東入夏後颱風侵襲和重創機會高,所以種植時間也多半在五、六月,和絕大說西部的種植時間約在八~十月有所不同。


這款花蓮一號,並不是一個小農成就的,而是這一群像個創業家一樣青農們,不斷花費自己人生最精華的時間,在定位自己,也在定位市場,對他們來說錢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如何差異化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好黃豆。
 
這個團隊來自三組人馬:青鳥農場、小農小事與好好吃飯三個團隊。而這個團隊,個個有來頭,個各有自己的專長與一片天,只是理念相同,於是讓彼此的力量互補,成為了一股正面的力量。

 
百大農青遇到科技新貴,打造青鳥農場
目前為行政院農委會票選的百大青農的趙俐雅,可是台大植物科學研究所畢業的高材生,十多年前從台大梅峰實驗農林下山,隻身來到後山,拜師求技的過程中,跌跌撞撞,但也很快地學習到如何獨立生存。
 
 
認識了原在台北科技公司當業務的王彥棠,也同樣嚮往一個能想做自己卻又能對土地有貢獻的事業,義務反顧地拋開一切,讓兩人成為代表的希望的青鳥農場。彥棠由於是男生,所以粗重的事物和機械研究和操作的部分也多由彥棠承擔;加上業務出身的他,對於如何突圍的市場策略和怎麼去溝通協調和找資源這件事情,運用在農業發展上,就相對駕輕就熟了。
 
 
而阿雅熱情的笑聲和爽朗的個性,相信只要是跟他訂購蔬果或黃豆的客人,都很難不被他的熱情又客氣的好脾氣打動,加上女生的細膩和對環境的觀察,對客戶的服務、行銷與行政作業,就和彥棠的分工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區隔。
 
兩人一開始除了完全不懂農務,對當地的人情世故也都還在摸索,又從事的有機管理和當地許多慣性農法上的差別,於是,頭一兩年,和所有的青農一樣,挫敗成為了修煉心境的養分,也是增加經驗值和「CP值」的最好配方,加上又遇上了一些當地很願意分享的前輩,才讓現在的他們,隨著氣候的節奏,不斷的嘗試最適合花蓮好水好土壤下,和西部風味有所不同的作物,像是洛神、玉米、美濃瓜、紅豆等。
 
流著農人DNA血液的花蓮第一代青農
後來,遇上了第一代來花蓮的青農,小農小事的藍于昇,大家都叫他小藍,他可是這個團隊,最早深耕在這片土地的異鄉遊子,家中本來就是在務農的,但也是因為家中反對,但DNA隱藏不住做農人的血液,所以來到了花蓮,一待就是十年,當時很多一起來的青農都已經退場了,但數年前就接受過食尚玩家報導的他,認為務農是社會中最平凡不過的一件事情,只是自己人生想追求什麼樣的價值罷了。於是,對水稻各式品種和種植相當熟稔的他,一方面環境友善的理念,加上具有一定程度農事經驗與技術的累積,又對當地環境與人事物又較為熟悉,小藍的加入,便又讓這個團隊更為堅強。
 
 
文青務農讓農做多點詩意
最後加入的是文青務農的『好好吃飯』。這次的旅程當中,見著了曾經在台北誠品書店當企劃與策展的黃兆瑩,由於時間緊迫,未能多聊,後來網路上看見上下游市集介紹他們,才知道多才多藝的小瑩和另外一半歐陽夢芝,追尋自己生活方式的路途,有著一種感性態度卻又務實想法的農青生活,說是農青界的神鵰俠侶應該不為過。
 
 
創業是一場長期的革命  迷惘,往往是必然
這趟旅程,有著意外地收穫。因為,與其說出發前的目的,是在找一款豆,但最後發現的卻是那個當初傻傻創業的初心。
 
兩年前曾接受大愛電視台專訪的青鳥農場趙俐雅,也是這次花蓮一號黃豆的生產者之一,被農委會票選為百大青農的他,曾在節目說,投入務農這些年常常迷惘,也常常有回家的念頭。
 
 
兩年後,遇到她時,我又問他,這兩年無論團隊的組合越來越完整、產量也越來越成長,還會有迷惘嗎?阿雅回了一句:「你們創業至今,會迷惘嗎?」
 
這句話著實的打中了我們的心。
 
這幾年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不是有著很深長遠的理想,或是有明確的目標又或是很單純的只想自己能決定一些事情的話,而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團隊一起奮戰,那麼創業的迷惘和內心的雜音,可能在無數個午夜夢迴的床邊,不斷的在你腦海呢喃。
 
因為,從你的東西到底有沒有人要開始,到有人開始欣賞你的東西後,要如何永續的把品質和服務管好,又到一些你根本無法掌控的外在因素,如一例一休造成的人力需求衝突,在在的考驗你的修行之路以外,這個和你一起奮戰的團隊夥伴們,是不是願意和你一起找問題和解決問題,更是這個年代企業永續的關鍵之一。
 

因此,這陣子越來越多的返鄉接棒或是大地主小佃農的青農們,在創業的動機、過程的艱辛和享受短暫的甜美果實,其實跟一般創業並沒什麼不同。
 
創業就像革命一樣,挫折迷惘是家常便飯,一敗塗地的機會更是要有心理準備。但身邊很多朋友分享的創業動機,往往是賺不賺錢根本不是重點,因為一旦掛牌營業那天,當下的念頭大概都只想把東西做好,能夠打平就很開心了。但讓大家一直持續下去的理由,卻很可能只是尋求生命中最適合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群好夥伴們享受人生,從中證明自己的存在罷了。

這群青農,正是如此,耶濃某種程度也是如此。
 
花蓮一號四月中以後開賣
或許是得到好山好水的後山滋養,關於他們共耕的花蓮一號的黃豆,油質飽滿,風味清爽,很像之前在北海道喝過的一款豆子。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嘗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