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濃|搖滾一整天的豆漿專賣店 >> 豆漿實驗室

 

當小農變成了複數.....

當小農變成了複數.....

當小農變成了複數 ……

從一顆番茄來看小農的複數形式

小時候,每個人一定都聽過一個團結的故事,就是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斷,但十根筷子就變得很困難,來象徵團結力量大的故事。這老梗到爆表,而且不少網友改成了很多Kuso版的故事,就是今天耶濃就是要來談,近年來大家一直支持的「在地小農」,其實背後代表的可能不是一個人呢?

 過去耶濃介紹過的小農,從芋頭詩人卓明溪,柔情阿伯楊金水,鋼鐵姑娘吳如瀅,有機型男羅景聯談的都是道地的實力派武功高強的大俠級人物;但藉由這次番茄蔬果豆漿的推出,就來談一下這次所採用的「牛番茄」,去談談「小農 s」(加了s代表複數啊)。

你難道沒想過你吃過的os漢堡、7-11與全家的三明治等大企業裡面的番茄片,如果是同一個農民,那要供應這麼多的量,那這背後這位小農的地要多大?又要養多少人去成就這件事情?更厲害的是,農作物都有季節性和天災風險,但為什麼這些番茄片吃起來一年四季的口感卻竟然都一樣呢?

這次耶濃蔬果豆漿採用的牛蕃茄來源,就是能提供每一顆全台灣牛番茄品質全年一致,且擁有相當嚴格生產履歷的「金三角合作社」,就由這一顆牛番茄,來看小農的複數型式。

小農的「複酬者聯盟」

台灣農業價值鏈上從土地取得、設備資源、技術能量到行銷與通路,都是農業發展上環環相扣的挑戰點。換句話說,在某些層面農業跟所有的產業的產品開發與銷售都沒甚麼兩樣就是從如何開發一個很厲害的作品到如何你看的到他或是買的到他一連串要克服的關卡。而在農業上,就存在著以非營利為主的產銷班或合作社這樣的組織與機制,去協助單一小農突破重圍。

金山角合作社本質上,跟所有產銷班或合作社一樣,就是一個資源共享的平台(雖然產銷班實質上的功能與農業法定的定位更為周延,這之後再談了),企圖解決小農們遇到的技術與行銷通路問題。其中,既然是產銷班了,當然就是共產共銷這麼簡單的基礎概念,所以大家將作品集體起來,「共同」銷售給不同來源或共同的買家。

於是,如果你加入的這個產銷班或是合作社,從組織制度、營運模式或文化向心力健全,這樣小農們肯定也在投入努力後,會相對地得到的加倍的報酬,簡單來說,這就像加入了小農「複酬者聯盟」的概念囉。

讓到你家的每一顆番茄吃起來都一樣的金三角合作社

於是,這個以種植番茄為最大宗的金三角合作社,到底有什麼讓人驚艷的地方呢?

金三角是由好幾位來自不同領域卻完全跟農業無關的大老闆所成立的,他們背後的傳奇故事,已經有很多媒體介紹,甚至連國外都來考察。他們最大的成就,就是運用科技管理的方式,建立一套神奇的「自動網室」的SOP環境控制系統讓從來也沒耕種過田的人,可以達成新農民的願望,同時,在高品質與高穩定度的優勢下,這個合作社專業且統一行銷與配送的服務流程,滿足了一個又一個知名品牌對於農產質與量均衡的願望。

 進一步來說,傳統不少產銷班或合作社中,每個小農種植的作物,因為標準化流程與個人技術能量上的差異上,有時同一批貨物,品質和味道也會跟著有所差異。而金三角就是儘可能用科學的方法克服了產出品質的差異化。

 當你進入到這番茄園,可以看到為避免蟲害而高高離地的番茄,彷彿就像軍隊訓練過的有條有理,一串串像葡萄式的整齊劃一。然後這番茄園會自動調節網室內的溫度與濕度,還會控制著每株番茄的澆水、噴藥、施肥。

而這樣的生產方式,在產量上竟是農委會公布傳統栽種方式番茄產量的七到十倍。而且,一年有二季生產,平均價格比露天種植的一般蕃茄好。目前這套系統已經衍生運用在不同的作物上,像是小黃瓜、聖女番茄等。

 不過重點是,你以為這種科技食物會失去原本食物的溫度嗎?如果你看連全家用了,十分強調食物原始美味的耶濃也用了,應該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這跟網室種植系統有甚麼不一樣?

但這跟溫室有什麼不同呢?傳統的溫室是在一個密閉空間裡,控制種植環境的日曬與溫度,風雨都隔絕在外,最原始的目的也是希望將一些小昆蟲等病蟲害也隔絕。但目前一般相較來說,溫室一方面植物自然光的吸收降低,二方面噴灑的農藥,若是控制不好,也會因密閉空間而相較不易排除。

而金三角的自動網室,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只是,也因為採光和通風的自然性,若是遇到像這次的霸王級寒流,這些原本該按照生產流程產出的一顆顆紅色果實,就成為跟所有農產一樣,發生寒災的慘案了。

獨白的solo  依舊美好

這個合作社能有亮眼成績,就是不管你之前懂不懂種植技術,他們讓這套技術與SOP移轉後小農們後,努力生產,而合作社就像其他產銷班一樣,努力開發通路或是這個品牌更多的曝光機會,然後讓每一顆番茄,都有欣賞的買主,貼上生產履歷後,就發貨到全台。

 而一開始耶濃其實找的並不是金山角,而是展轉從美濃的一個小農,原本曾經是金山角的成員,後來得知他用這套設備,開始種植聖女番茄(美濃的農作特產之一),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其實,像是耶濃芋見豆漿的芋農卓明溪,也加入產銷班中,也曾擔任過大甲產銷班的班長,大家互相學習成長外,也各自努力在自己技術和品牌化的階段。

 換句話說,這聯盟也像是個樂團,提供每位好手共同展現的一個管道之一,很多時候,自己的銷售通路體系增加後,也能在自己的世界中演奏美妙的solo旋律。

 從地瓜到結球萵苣 都是一群人的集體形象

除了金山角合作社,其實在台灣你吃到的很多農產,都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像是相信可能很多人聽過的「瓜瓜園」,就是台南新化甘藷產銷班將眾多小農種植的地瓜,建立共同的品牌,除了擁有以蕃薯為主題的食品店舖,得獎無數,更將台灣小農的地瓜透過參展,帶到國際市場上。

 又像是以種植結球萵苣麥寮合作農場第47,七年級的年輕女生郭淑芬,返鄉回家務農,跟著整個產銷班,打造綠色經濟奇蹟,征服了日本、國內市場,依據雲林縣提供的資料,兩年前這個團隊的經濟規模就超過5,000萬元了。

 以介紹台灣農業產業相當深度,也是耶濃學習對象的上下游市集多年前就介紹過這樣的專題如果大家還有興趣可以延伸閱讀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category/columns/團結力量大農民合作的故事/